【直报网北京7月27日讯】(南京日报)辽宁营口警方近日破获系列有毒有害食品案件,查获6000多公斤有毒有害食品,端掉7个黑加工点。
餐桌上的香肠、凉皮、皮冻,竟来自臭气熏天、苍蝇遍布的黑窝点;工业明胶、工业大粒盐化身“佐料”。辽宁营口警方近日破获系列有毒有害食品案件,查获6000多公斤有毒有害食品,端掉7个黑加工点。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3年来,涉事窝点价值近亿元的工业明胶已经流向全国8省。“黑心食品”带来的不仅是揪心,更有连串追问。
工业明胶具有较强的致癌性,对人体造成的毒害不可逆转,3年畅销8省,其罪恶行径可谓罄竹难书。而公众的愤怒和追问最终都指向一点:监管部门哪去了?所谓的“强打”真的够强吗?近年来,从三聚氰胺到毒胶囊,再到僵尸肉、病死猪肉,食品安全犯罪如此猖獗,用“监管不力”4个字已经难以掩盖。从立法到执法,从国家部委到地方各职能部门,对有毒食品生产、运输、销售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拿出一种绝不姑息、零容忍的态度,以及最为严厉的雷霆手段。
当地监管部门找出很多理由辩解:检测难以覆盖、黑窝点不易发现、多头治理执法难等等。客观而言这些问题的确存在,但公众需要的不是解释,而是结果。监管不力的背后,实质是从上到下对食品安全的严重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最新动态,尽在对“黑心食品”须零容忍不姑息之中。2013年,人大代表朱张金将数十种有毒食品带到全国两会上“公开举报”,他提到的有毒食品之一就是工业明胶。在有些地方,生产厂家将工业明胶混入食药用明胶,已是行业内部公开的秘密,难道就只有监管部门不知道?
为了做到违法必究、绝不姑息,就必须从源头起进行系统治理。尽管今年正式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被称为“史上最严”,但到目前看也只是“号称”。本月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委员刘政奎表示,“总体上食品安全认定的法律责任仍然偏轻,且重罚款,轻刑罚,没有起到重典治乱的威慑作用。”
为了加强法律的威慑力,还必须提高违法成本。除罚款外还可采取限制违法者自由、终身禁止从业等方式,将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纳入刑法纳入危害公共安全等罪责,或许更能收到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实效。如朱张金所言,生产、销售有毒食品,是比贩毒还要重的罪行,因为它的影响面更大更普遍。让食品造假售假者像贩毒者一样身陷囹圄,像贪腐官员一样倾家荡产,才能真正筑起一道防毒网,保障好公众的生命安全。
具体到监管体系上,一方面要把好市场准入关,另一方面要尽管触角要深入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对超市、批发市场等进行密集检测,就不难形成倒逼机制,溯源至生产源头。美国食药监管理人员只有数千人,与我国庞大的监管队伍相比九牛一毛,可监管效果却成反比,值得我们深思。只有从体制机制着手,才能多头治理、执行不力的困局,而这些同样需要态度与决心。▲
(原标题:对“黑心食品”须零容忍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