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6月8日讯】(生命时报)近日,一篇有关胆固醇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肆意流传。文章说,美国政府修改了40年以来的错误,在新版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取消了每日摄入胆固醇总量的上限,认为胆固醇没有好坏之分。文中还引用了《英国医学期刊》(BMJ)刊登的拉姆斯登·克里斯托夫等人的研究结果称,用植物油替代饮食中的饱和脂肪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但并不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所以即使有心脏病的大部分人群,胆固醇的摄入量都可以维持正常水平。这篇网文似乎一下子为坏胆固醇平了反,也被不少人频繁转发。事实真是这样吗?这个观点是媒体误读还是科学结论?本报特求证相关专家,告诉你真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杨清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取消胆固醇摄入上限,主要是为身体机能正常的人提供一级预防建议,即针对的是没出现高胆固醇血症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般情况下,约七成以上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且由于不同人遗传等因素不尽相同,因而取消了规定胆固醇摄入上限。但要强调的是,该指南并未否认高胆固醇血症的危害。
杨清表示,尤其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胆固醇还是要分“好”与“坏”,这是在长期临床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的,也被大量研究所共识。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是“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会附着在血管壁上,一旦过量会导致动脉硬化,因而被称为“坏胆固醇”。它就像沉默的杀手,不断破坏血管健康,却无明显症状:使血液变稠,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引发冠心病等。不稳定斑块破裂或脱落,会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2010年瑞典斯德哥尔摩胆固醇试验共同研究组(CTT)发现,随着降低LDL-C幅度逐渐增大,心梗等心血管事件会随之减少。
拉姆斯登?克里斯托夫等人的研究,是对1968年至1973年完成的明尼苏达冠状动脉实验(MCE) 数据的再分析,这一研究旨在探讨,用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替代饮食中饱和脂肪能否降低胆固醇水平并改善患者预后。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应用植物油组受试者总胆固醇水平多降低12.8%,但冠心病事件与心梗发生率并未减少。其实,这与早期的降脂治疗试验如应用安妥明进行的“WHO协作试验”,用吉非贝齐进行的赫尔辛基心脏研究等,得出阴性结论的原因相同,即胆固醇降低幅度过小。这些药物等方式降胆固醇作用不够强及药物不良反应多等,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降低胆固醇的益处。有研究显示,一般对于临床干预试验,只有组间胆固醇降幅超过20%时,患者才可能显示出明显的获益。
此外,关于高胆固醇血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长期的流行病学观察、分析早有定论。始于1973年的奥斯陆一级预防试验表明,减少饮食中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摄入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994年关于他汀的研究也发现,他汀大幅度降低胆固醇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与全因死亡率。
还需提醒患者的是,关心医学进展是好事,但一定不要自行解读科学结果。要充分相信医生,严格遵医嘱治疗。提供最新、最快、最全面、最详细的胆固醇还是要分 “好”与“坏”直销信息。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推荐,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进行血脂检测。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冠心病、缺血性卒中等疾病患者,要遵医嘱,坚持服用降胆固醇药物治疗,预防心梗脑梗复发。▲
(原标题:胆固醇还是要分 “好”与“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