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小龙虾会患肌溶解?其实是是洗虾粉在捣鬼
来源:华西都市报
原标题:吃小龙虾会患肌溶解?其实是是洗虾粉在捣鬼
8月26日,记者走访成都青石桥海鲜市场里,小龙虾销售正常,未发现使用洗虾粉。
成都医院未见类似病例,执法部门表示,成都本地养殖小龙虾可放心食用
市民张先生:几天前有消息说,南京有300多人患横纹肌溶解症,据说他们中的不少人是因为吃了用“洗虾粉”清洗过的小龙虾得病的。成都市场的小龙虾是不是也用过洗虾粉哦?
8月25日晚6点,成都市梓潼桥正街,一家小龙虾餐馆生意火爆。餐馆内外都挤满了人,服务员端着一盆盆小龙虾,穿梭在排排桌椅之间,好吃嘴们则剥壳、吮味,品尝着鲜美虾肉……
眼下仍是吃小龙虾的季节,然而就在几天前,“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微博发布消息称,南京有300多人患横纹肌溶解症,近期不少患病者食用过小龙虾。而罪魁祸首直指“洗虾粉”。
那么,成都的小龙虾是否可以放心食用呢?8月26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访了成都青石桥水产批发市场,以及多家售卖小龙虾的餐馆,均没有发现使用洗虾粉进行清洗的。
记者咨询了川大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成都多家医院,最近也未收治过因食用小龙虾患上横纹肌溶解的病例。
·记者走访
受网传影响 小龙虾生意有所下滑
8月26日,华西都市报记者来到成都青石桥水产批发市场。记者连续走访了多家售卖小龙虾的水产铺发现,当前小龙虾价格在17元至28元一斤。
“要分大小。”一家水产店老板说,店里的小龙虾按个头分为三种价,最小的18元一斤,中等的22元一斤,最好的要28元一斤。另一家店的店主王女士说,店里的小龙虾都是湖北过来的,“17元和23元两个价,要是买得多优惠也大。”
她告诉记者,近两年小龙虾在涨价,但每年6月至8月的销量都比较好,“一般一位客人一次要买四五斤,最好的时候我一天得卖200斤左右。”但眼下,生意却下滑了不少,她归结为两个原因,“一个是快到8月底了,生意渐渐开始下坡。还有一个就是最近有人说,小龙虾加了东西吃不得,可能这样少了一些消费者。”
餐馆都用刷子洗不会使用洗虾粉
26日下午3点过,春熙路附近一大排档外,摆放有两大盆小龙虾,3名工作人员正在挨个清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年6月开始,成都的好吃嘴们便齐齐出动,“8月后就开始秋了,这两天还是可以,一晚上要卖几十斤。”
随后,记者来到锦江区梓潼桥正街一餐馆,门外摆放了一盆小龙虾,同样有服务员正在清洗。随手拿起来一只小龙虾,能看到腹部等位置,还残留不少泥土。
“还没清洗的,用刷子挨个刷,再用水冲冲就行。”一名服务员说,小龙虾是很好冲洗的,“网上听到说过,不知道南京那边干嘛用那东西(洗虾粉)清洗,既浪费钱还把虾肉给污染了。”
另一家海鲜大排档的老板说,前些年每次小龙虾大上市,就会出现攻击小龙虾的谣言。“我们从来不会,保证不会使用用洗虾粉一类的化学品来洗虾。”
·医院说法
成都暂未发现食用小龙虾致病病例
“目前暂时还没接到过因吃小龙虾造成肌溶解的。”26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咨询了川大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成都多家大型医院,得到上述回复。
川大华西医院血液透析室医护人员介绍,引起肌溶解的原因很多,最近未曾接到过因食用小龙虾造成肌溶解的病例。四川省人民医院则表示,最近没收到过肌溶解病例,更没有因食用小龙虾造成该病的。
“肌溶解”学名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肌肉酸痛、肌无力、尿液呈黑色或酱油色,也可能出现尿液减少的情况。“造成‘横纹肌溶解症’的并非小龙虾,而是洗虾粉。”成都市363医院消化科一位医生说,洗虾粉其实是一种除锈剂——草酸,它含有蛋白酶,会分解人体内的蛋白质,导致酸碱度失衡,进而影响肾功能。
·执法部门 每月都会抽检 成都小龙虾放心吃
记者随后致电成都市农委水产处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成都种植小龙虾的面积有上千亩,小龙虾对于成都养殖业而言,还算比较新兴的产业,“成都市面上的大多数小龙虾,都是从湖北等地运过来的。”
对于南京传出的事件,该负责人称,成都暂未接到类似信息,“执法部门每个月都会在成都各大养殖基地,进行保质保量的抽样检查。从目前的抽检情况来看,成都养殖地的小龙虾合格率为100%,市民可以放心食用本地人工养殖的小龙虾。”
·建议
做好清洁处理 须高温烹饪
早在今年7月中旬,成都市食药监就发布了“温馨提示”,讲授如何安全地享受鲜美虾肉。
1、要选择外壳具有自然红色光泽、并具有指甲一样的弹性、腹部绒毛和爪上毫毛白净整齐的虾。外壳红得发黑、红中带铁青色、体型异常或已经死亡的不要购买。
2、买回小龙虾后要做充分处理,最好在清水里养24至36小时,吐净体内的泥沙等杂质。虾头部易含细菌、寄生虫及重金属物质,加工时要予以去除,并清除虾肠,刷洗虾壳,高温烹饪20分钟以上。
3、烹饪后的小龙虾如果尾部呈笔直状,说明入锅前就已死亡,这样的虾体内极易含有腐败的蛋白质,切勿食用。快速准确的资讯,实用的信息,深度的报道,追踪直销热点,尽在吃小龙虾会患肌溶解?其实是是洗虾粉在捣鬼。(记者 杨力、实习生吴林昊,摄影 吴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