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从这里开始…】 【会员登陆】 【免费注册】 【咨询直销专家】 【投诉曝光】 【设为首页】 | ||||||
|
||||||
发布类型:供 发布日期:2010-9-18
武警河南机关医院"脐疗治肝"内服外敷 治肝一绝
我国人口中患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者众多。许多人因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而发展为慢性肝炎。
据统计,全球约有3.5亿人患慢性乙型肝炎,约1.7亿人患慢性丙型肝炎。此类感染者中约20%~30%会发生肝纤维化。此外,患非酒精性脂肪肝者也与肝硬化的发生有关。
肝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多样,但总的来说是不能改善甚至日益加重的肝病。肝纤维化的形成是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多种机制参与。
已明确的多种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1β(TGF1β),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外基质(ECM)及其受体,包括多种胶原蛋白和非胶原蛋白等;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物(TIMP)的表达水平等均不同程度地参与肝纤维化的过程。
实验室诊断指标向来是医学家关注的重点。近年来,由于检验技术,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新推出的与肝纤维化有关的指标达20余项,如上面提到的参与肝纤维化的各种因子,但尚无一项能单独用于肝纤维化的诊断。文献报道较多且在欧洲普遍使用的Ⅲ型前胶原氨基肽(PⅢP),经系统评估证明其缺乏肝特异性。血清透明脂酸(HA)的特异性也不佳。
明确诊断肝纤维化及严重程度分级的金标准仍然是肝脏活检。但肝活检系侵袭性检查,又受穿刺量小及部位的局限,且在结果判定上存有误差,也难以常规应用。于是,肝病专家们积极研究新方法,试图综合应用常规的试验指标,使之既能准确地判定肝纤维化又能常规应用,方便临床和患者。
如美国肝脏病学会提出的肝损伤指标的临床应用指南中,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提倡用血小板计数,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白蛋白测定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4项常规指标的组合。
血液中血小板指数量的减少与肝硬化的程度关系密切。如慢性肝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逐步减低很有可能发生了肝硬化。正常人的血小板指数为150~250×109/L,即每微升15~25万,低于10万则确定为血小板减少。
血清ALT与肝损伤的程度关系最为密切,组成人的血清ALT不超过40单位/升,是检查肝功能的最重要指标。
检查血清白蛋白的量可判定肝纤维化的进程。人血清中的白蛋白应为3.5~5.0克/升,低于3克/升可能出现水肿。血浆凝血酶原也同样只能由肝细胞合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即表示含量减少。正常的凝血酶原时间为不超过正常对照的3秒,如大于3秒说明凝血酶原合成量减少,肝细胞的合成功能减低。
最近有专家提出诊断肝纤维化的积分法,积分中的项目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清胆红质,上述的血小板、ALT、白蛋白、凝血酶原4项再加血清γ谷氨酸转肽酶和血清透明质酸等。每项异常给予不同的分数,累计为总的积分。由总积分来判定肝纤维化和严重程度,这样可提高诊断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