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掀起一波“离婚潮”。据媒体报道,杨浦区婚姻登记中心单日办理了97对登记离婚;徐汇区民政局离婚登记处不得不在8月29日临时采取封闭措施,要求需办理离婚登记的当事人改日再办。
“离婚潮”的出现,源于一则上海楼市调整政策将进一步收紧的传闻。据传闻称,9月1日起,上海将加紧限购,不仅将恢复“认房又认贷”的房贷政策,而且一年之内离婚的,仍将按已婚情况处理。虽然上海市住建委于8月29日出面辟谣称“没有研究过此类政策”,但在传闻发酵的短短数天内,民政机构的离婚登记处几乎被前来办理离婚的市民挤爆,而截至8月29日,上海楼市单日成交量连续3天超过1000套,8月30日成交量更突破2100套。
事实上,自2010年“史上最严房地产调控”将家庭第二套住房与贷款首付款比例挂钩后,婚姻登记处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反映楼市冷暖的“晴雨表”。例如,2010年,我国离婚增长率就超过10%;2013年,国务院出台“国五条”抑制投机投资购房,当年的离婚增长率同样超过10%。而与之相对的,随着2014年楼市限购政策的逐步淡化,我国离婚增长率迅速回落至3.9%的水平。而上海等热点城市的“离婚潮”更与楼市政策的松紧密切相关,如2013年上海的离婚增长率高达38%。最新动态,尽在“离婚潮”凸显楼市非理性繁荣之中。
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表明究竟有多少人是为了买房而“假离婚”,但“离婚潮”与楼市冷暖的相关性,至少说明为了买房而“离婚”的人不在少数。由于法律上并不存在“假离婚”的概念,离婚买房搞不好会落得弄假成真、人财两空的结局,但仍有如此多的购房者趋之若鹜,显然是非理性的。更重要的是,按照上海的现行政策,上海户籍单身人士可以购买一套住宅,家庭可以购买两套住宅,因此,选择离婚买房的人至少拥有一套或以上的住房,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刚性需求。在没有必要且存在风险的情况下,“离婚潮”的汹涌澎湃显然有着更大的利益驱动,即楼市非理性火爆带来的财富泡沫。
近几年,尽管一线城市楼市调控政策并未放松,但房价的上涨速度仍高于普通百姓的薪资增幅。特别是今年以来,热点城市房价快速上行,频频出现的“地王”更不断推高未来的房价预期,不断刺激着当地居民的心理底线。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想要搭上楼市财富增值的“快车”,离婚无疑是最容易获得的“车票”。同时,相比起二套房,首套房不仅首付比例更低,而且贷款利率也有优惠,从经济学角度看,显然是更合理的选择。只不过,这种合理的背后,却隐藏着“全民炒房”的无奈和危机。
应该说,“离婚潮”的反复出现,再度证明了市场预期不稳定是造成楼市起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有关部门除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市场预期,避免“离婚潮”等非理性现象的蔓延,更需防范以此为代表的投机“加杠杆”行为。当然,从长远来看,房地产调控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能指望一两个政策,一年两年就把长期积累的问题全都解决,有关部门应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合理设置城市功能,实现更合理供求结构,以减轻一线城市住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