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企业要用主角意识去担当 【直报网北京3月12日讯】(中国经营报)近年来,国家政府高层对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寄予厚望,然而由于西医对中药的认知度不足,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有疑虑等历史原因,中药国际化一直裹足不前。 作为中药创新的代表性企业,天士力在过去的一年里可谓斩获颇多。而所有斩获中含金量最高的当属几乎同时获批的创新中药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药先进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这对于二十多年来以不断创新来推动企业高速发展的天士力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证明。 此次国家将创新中药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赋予现代中药国际化领军企业,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感慨良多,他表示天士力在二十多年来依照制药国际标准所形成的中药现代化创新基础上,继续探索中药创新关键技术的标准化,以期最终推动整个行业走出国门。 企业应扮演国家创新主角 《中国经营报》: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于企业来说,意义在哪里?你如何看待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国家创新力量的推动作用? 闫希军:要谈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企业的意义,首先要谈谈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对于科研创新的力量分布,多是以科研院校为主,企业承担的很少。 以天津为例,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高端院校。科研院所不能够做到与企业有机结合,原来国家承担的实验室,都是以科研院所主导,企业承担的很少,力量不足。再这样的现状下,我国企业创新力不足,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国内市场消化之后,技术瓶颈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走出国门的重要障碍。 而另一方面,我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有着大量的技术创新储备,但很多技术跟不上市场的节奏,科研院所在市场化竞争方面跟企业相比没有优势,由于没有和企业形成良好的对接,企业和科研院所大多处于脱节状态。 这几年来,国家支持创新的政策发生了改变,基础研究型应该放在科研院所、科研机构;应用型的,突破产业技术、突破关键技术瓶颈的研究应该以企业为主,让每一个行业的领军企业能够承担起这个行业的应用型的实验室。企业实验室的目标更为清晰,需求点更为贴近市场,这样就能更便于贴近科研院所。科研院所了解技术比企业强,但了解市场却不如企业,不能够把握市场的脉搏。 《中国经营报》:国家如何实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进行对接呢? 闫希军:两手都要抓!代表国家专业领域的科研机构、地方上的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研机构能够合理转化技术,通过国家实验室的建立,带动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有机联动。 国家的科研设置如何有的放矢,科研力量的分布,要求企业要能够与来自实验室的科研力量进行对接,通过实验室打造出人才团队的基础、产业需求的基础。而企业承担的实验室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国家通过合理布局,能够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使得国家实验室的导向作用能够更加清晰。未来只要能锻炼出一批企业实验室的担当者,国家实验室就能够落地了。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企业创新在国家创新力量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闫希军: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平台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行业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科技交流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开展行业前沿技术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促进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以及国际、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等工作。 如今,我们的企业面临全球化、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我们的企业只有走出国门才能真正地跟其他国家的企业在创新领域一比高下。因此,企业创新应该是我国创新体系的主角,中国的企业要向国外的大型跨国集团那样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保持竞争优势,那么我们的创新体系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中国经营报》:能否以天士力为例谈谈国家对企业创新寄予的厚望? 闫希军:拿我们天士力来说,天士力2015年同时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创新中药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中药先进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批复的科研院所的重点实验室有316家,国家批复的企业重点实验室174家。我们为你提供最新的今日看点天士力闫希军谈中药创新信息。其中医药类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有18家。天士力的创新中药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唯一一家重在解决中药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质量一致性难题的实验室。主要包括中药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技术、中药质量过程控制技术、中药质量一致性的评价技术等,建立中药质量控制国际标准体系,形成中药国际化的平台,推进国内一批现代中药成为世界大药。 而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中药先进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天津)是唯一一家以复方中药国际化为核心目标,产业链全过程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创新的实验室,关键核心技术包括复方中药产品工艺QbD研发路径技术、中药生产全过程实时质量控制技术、产业链数字化质量可追溯技术体系、工艺控制与制造装备设计集成技术等,打造以生产全程集成控制为核心的现代中药产业链先进制造国际化平台,推动我国现代中药产业链智能化、连续化制造技术突破。 国家之所以把这个重点实验室赋予我们,正是由于我们十几年来在产品业务国际化进程中不断坚持,并逐步获得全球各个主要发达国家的认可。因此中国企业谈创新,必然是全球竞争领域下的企业创新,这种创新只有依靠国家给予企业创新的支持和鼓励,把企业创新平台纳入国家战略,以前企业的能力是为自己服务的,如今赋予国家使命后,企业的能力就变成了为整个行业服务。企业的创新实践体会,就变成了行业的经验,为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若有一批企业都能够担当起来创新的责任,中华民族才能立于世界创新之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