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老子养生”抱朴求真篇之《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类型:行业动态 发布日期:2016-12-20 浏览量:
收藏本文章
-
疯狂的“老子养生”抱朴求真篇之《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在老子看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德经》第5章)。也就是说,天地无所偏爱,任凭万物自然生长。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己发展。天地之间,岂不正像个风箱吗?愈空虚就愈不穷竭,愈推拉就愈多种风。有意作为政会烦苛反而加速败亡,不如遵从自然法则持守虚静。
总书记倡导领导干部求真务实,怎么务实?务实就是为政不在多言,贵在实干。也曾经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作为领导干部,只有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人民的
利益,我们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如果只是嘴巴上说说,却缺少具体的行动,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最终会误党误国误民。
我们再来看看老子的观点,他为了说明统治者不能“多言”亦即制定过多的政令,使百姓无所适从,而要“守中"亦即遵从自然法则持守虚静,总之一句话,要务实这个道理转了一个大圈子。先是从天地与圣人都应该有一颗仁爱之心说起。新闻动态:疯狂的“老子养生”抱朴求真篇之《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尽在直销网。可是老子发现实际上天与地是
根本不讲仁爱的,因为他们将万物视为草芥,就像那田野里用来吓唬麻雀而用草扎的狗一样任其白生自灭。人民期待的圣人呢?其实也不讲仁义,他们也拿着老百姓像草扎的吓唬麻雀用的狗一样,随意丢弃。这样一听,人们不禁困惑,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仔细想一想老子生活的年代,就会有所感悟了。因为老子生活在乱世,乱世中人民生活困苦,自然会怨天尤人,自然会发出:“苍天呀,你为会么这样不公道,让百姓蒙受这样的苦难?”的质疑,其实,天与地是一点私心都没有的,也不会偏向于任何人。对天地的这种理解,当然不止是老子了,《论语》中就有:“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意思就是说,老天爷说什么呢?四季变换,万物生长。孔子的话自然是说老天爷滋养了万物,他是那样的公正无私。西汉著名学者董仲舒也在他的名著《春秋繁露》中说:“天不言,使人发其意;弗为,使人行其中。”也就是说,老天爷根本就不说话,让人们去理解它的意思;不要妄动,让人们在天地中生存过活。董仲舒还认为老天爷与人间的君主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人间的君主若是为非作歹,老天爷就会降下灾难;人间的君主行施仁政,老天爷自然会使天下风调雨顺。这恰如老子所说的,天下大乱,不正是老天爷不仁义吗?不正是圣人不仁义吗?天地与圣人有着割舍不断的内在联系。老子的话寓意是非常深刻的。
接着老子又说,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巨大的风箱吗?古代的风箱是用皮做的,虽然空无一物,却不会枯竭,越是使劲用它,鼓出的风就会越多。漂亮话说多了,没有落到实处,在人民面前反而理屈词穷;不合实际和民心民意的政令制定得太多了,无法落到实处,反而引起人民的反感,还不如顺应自然的、社会的法则和规律,持守虚静的好。这样看似保守,其实蕴含着求真务实的因子。也是一种不造作、不妄动,谦虚谨慎,处事适度。
汉代著名的酷吏张汤,因为执法严酷而遭到别人的陷害而死。张汤死后身无余财,家中的清贫可想而知。他的儿子张世安深受张汤正直品质的熏陶,汉武帝十分怜惜,因此就提拔了他。张世安兢兢业业,历经了汉武帝、汉昭帝以及汉宣帝三朝,参与了废立皇帝的许多重大事情,位高权重。汉宣帝的时候,霍光专权,就在霍光谋取帝位败露之后,御史大夫魏相就奏请皇帝提升张世安为大将军,他听说这件事情后十分担心,还没有等到皇帝发布诏令,就立刻进宫跪求皇帝收回成命。汉宣帝笑着说:“你太过于谦让了,若是你都不能担当这样的职务,还有谁能担当呢?”因此张世安只能勉强接受。
一般说来,处于高位的人,往往会骄傲自满,可是张世安却谨小慎微,每当与皇帝一起商量大事后,他就称病不上朝,等到诏令下来之后,他还故作吃惊的样子,甚至还让属吏到丞相府打探消息,询问详情,没有人知道他曾参与了决策。
对于举荐贤能,张世安也从来不乱说话,他甚至不让被举荐的人知道。据说有一位郎官立下了大功,可是迟迟没有升官,就向张世安陈述自己的功劳。张世安听后心平气和地说,你立下了大功劳,皇帝自然会知道的,就不用在此夸耀了。不久之后,这位郎官就得到了升迁,可是他却不知道是张世安举荐的。很多人知道张世安的这个特性后,就去送礼巴结,谋求举荐个一官半职,张世安竟然闭门不纳,而且再也不与这些人来往了。他这样做主要是防止别人认为他有结党营私之嫌。正是因为他守口如瓶,造成了很多人的误解,据说他向一位下属征求意见时,那位下属说,将军现在是皇帝的心腹大臣,却不见您举荐一个贤才,很多人对此不满呀!张世安只是淡淡地说,如今皇帝贤明,谁好谁不好一清二楚,作为臣子的只在乎自己的修养就行了,又何必等待别人的推荐呢?
很多高官显贵总要为自己谋点家资,张世安始终远离这些东西。他的儿子是朝廷的大官,但是张世安却因为父子同处显位而非常担忧,于是三番五次地想把儿子调出京城。他的哥哥张贺曾经对汉宣帝有养育救命之恩,汉宣帝即位之后张贺已经死去了,汉宣帝就追封他为恩德侯,封与汉宣帝自小一块读书的张世安的侄子彭祖为阳都侯,甚至连张贺的孙子都被封为关内侯。张世安把这一切都谢绝了,但是汉宣帝并不同意,最后只得接受其名,不接受其俸禄,国库为此省了好几百万钱。
尽管张世安的食邑多达万户,但是依旧生活简朴。他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普通衣服。家中的奴仆几百人都耕田织作,靠劳动积累财富,过着殷实的生活。相比较而言,汉宣帝对位高权重的霍光心怀畏惧,对张世安却是无比亲近,霍光死后家族覆灭,但是张世安的家族一直延续到汉末,代代都得以善终。老子“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告诫在张世安及其家族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对此,当今处于各级岗位上的领导干部将作何想呢?是应该从老子的告诫和前人的作为中汲取对自己治国理世、修身齐家有所裨益的东西了。
分享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