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老子养生”尊道贵德篇之《道生天地、德养万物》
类型:行业动态 发布日期:2016-12-21 浏览量:
收藏本文章
-
疯狂的“老子养生”尊道贵德篇之《道生天地、德养万物》
尊道贵德是老子的重要思想和一贯主张,在《道德经》第五十一章,老子提出了这一著名命题: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其意是说,大道缔造万物,德性养育万物,具体的形体使万物得到显现,各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促使万物成长。因此万物无不尊崇道而重视德。大道受到尊崇,德性受到重视,这是没有任何命令而向来自然如此的。所以由道来产生,由德来充实;生长万物,培育万物;发育万物,成熟万物;抚养万物,覆盖万物。缔造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养育万物而不仗恃己力,引导万物而不加以控制,这就叫做幽深玄妙的德。
老子把高远超迈的目光投向茫茫苍穹,在大化流行的大背景上,阐述了“道”以“无为”自然的方式缔造万物,“德”以幽深玄妙的德性养育万物的思想。老子通过对“道"化生、养育、区别、成就万物,是万物之母,虽然受到尊崇,却不号令、不占有、不自恃、不主宰,一切顺应自然,具有深妙品德的阐释,告诫统治者在治国理世上应该既尊崇“道”,又珍视“德”,采取顺应万物自然本性的方式,追求最纯真的自然——“朴”的状态,返朴归真,而切不可造作妄为,以至“朴散真离”,陷入无法掌控的混乱状态。正如1939年周恩来在浙江绍兴时对《战旅》杂志社的曹天凤所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大概是道家最精彩的话了吧。”而深受周恩来激赏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正是“尊道贵德”所应达到的崇高境界。在这种境界中,“道”和“德”浑为一体,身为万物之母,缔造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养育万物而不仗恃己力,引导万物而不加以控制。当今肩负着实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一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任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勤政廉政进程中尤其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益。
道生天地,德养万物
世间万物是怎么来的,是由“道”产生的,他们又是怎样成长的,是由“德”抚养的。当然“德”也是“道”产生的。“道”好比太阳,“德”好比阳光,没有太阳,哪来阳光?但有了太阳万物还不能成长,还必须有阳光,“道”创生了万物,那么“德”就给万物光和热,让它们不怕寒冷,发生光合作用,欣欣向荣地成长。于是万物都有了自己的形体相貌,在阳光的哺育和雨露的滋润下,形成自己的品类,比如人类、动物类、植物类、微生物类。正所谓道生天地,德养万物。因此,“道”令人景仰,“德”令人崇敬,万事万物没有不尊“道”贵“德”的。“道”之所以令人景仰,“德”之所以被人尊崇,是因为它们顺其自然,给万物成长提供一切必需品,却不干涉万物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它们大公无私,从不偏爱,对万事万物一视同仁,就像天降甘露,万物都能平等地享受雨露的滋润。
“道”伟大,“德”崇高,“道”产生万物,“德”抚养万物,使之发育成形,使之身强体壮,完善成熟,呵护它们,照顾它们,无微不至,于是才有了万物欣欣向荣的局面。但是“道”产生万物,“德”畜养万物,却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不把它们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它们为万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一切,却不认为自己对万物有恩,更不会向万物索取什么。虽然它身为天地万物的主宰,却从不对它们发号施令。在“道”和“德”的面前,人则显得多么渺小,多么卑微。“道”太伟大了,“德”太崇高了,它们功德无量,是世间公正与善良的化身。
听老子谈“道”论“德”,我们不禁想起了我们伟大的父母。“道”就是人类的父亲,“德”就是人类的母亲。孩子出生以后,父亲不辞辛苦,外出挣钱养家糊口,抚养孩子的重担就落到了母亲的身上,母亲管孩子吃,给他们煮饭,缝制衣服,送他们上学,在灯下陪孩子学习做作业,那双慈爱的眼睛始终关注着自己的孩子,孩子病了她就给孩子熬药,孩子受委屈了,她就为他们揪心,安慰他们,鼓励他们……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们便在母亲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没有父母的艰辛付出,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可是父母指望过我们回报么?就如同“道”生养万物,“德”蓄养万物,却不占有它们,不自恃有恩,为万物之长却不主宰万物,这就是最深长的德性啊!
什么是“道”?从表面上看,“道”就是道路,是由此及彼的途径。最新动态,尽在疯狂的“老子养生”尊道贵德篇之《道生天地、德养万物》之中。往深一点理解,可以把“道”理解为规律,其实规律并不能完全概括老子心目中的“道”。老子的“道”既博大精深,又幽微玄渺,它是宇宙的本源,老子将其形象比喻为“玄牝之门”,所谓“玄”,就是始元,即宇宙的开始;所谓“牝”,指雌性,也指母性的生殖器。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形的生命基本是由雌雄两性交合而成,并诞生于雌性生殖器官。可见老子所谓的“玄牝之门”,就是指宇宙最初始的生养之门(即母性的生殖器),它产生天地万物,是天地万物之母,天地万物都是它的生成物,也是它的存在物。
一切雌性的东西都以阴柔为美,作为“玄牝之门”的“道”也不例外,它以无形无状、无影无象、无色无味、无声无息的形式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从不彰显自己,我们看不见它,摸不着它,闻不到它,因此,芸芸众生几乎忘记了它的存在,以至“百姓日用而不知”。其实,不知道它的存在,就是它最好的存在,而它则惦记着天地万物的存在。
在外奔波的儿女可能会忽略母亲的存在,但坚守家园的母亲却总是心系儿女。作为天地万物之母的“道”,它无时无刻不在用一双善良、慈祥、柔和、无形的眼睛,关注着天地万物的一举一动。虽然它不发号施令,不用说教的语言告诉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它是自然的标尺,宇宙的法度。天地万物适应它,就能欣欣向荣地生长发育;违背它,就会自取其咎,白食恶果,甚至白取灭亡,因为它是“天地之根”。
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根本,人也是如此。做人不能脱根,更不能忘本。忘本的人是很难得志于天下的。
洪秀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他出身于农民家庭,深谙民生疾苦。目睹晚清政治腐败、列强入侵、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他立志救民于水火,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样的思想和行动是符合民众愿望的,因此,贫苦百姓和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杰出青年,如杨秀清、肖朝贵、冯云山、石达开等人都纷纷加入了他的“拜上帝会”。他成功地发动了“金田起义”,竖起反清反帝的大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军攻州掠郡,势如破竹,队伍迅速扩大,兵力达到百万以上,他们顺江东下,攻克南京,洪秀全将其改名为“天京”,以此作为太平天国的首都。
但是,进入天京后,洪秀全逐渐丧失了进取心,开始脱离民众和士兵。于是,太平天国失去了继续发展壮大的根本。洪秀全和其他封建帝王一样,也过起了腐朽生活。他大兴土木,在南京为自己盖了许多规模宏大的宫殿。平时深居简出,而一旦出门,就要出动声势浩大的仪仗队,强令百姓跪拜,其做派超过了清朝皇帝。他还大肆为自己选纳嫔妃,充实后宫。因为后宫姬妾太多,他常常叫不出她们的名子,索性用编号代替。其荒的作风比起清朝的咸丰、同治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洪秀全的这种行为起了很不好的带头作用,上行下效,太平天国的很多高层官员也纷纷腐败,导致士兵、百姓与统治阶层离心离德。太平天国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就算没有天国内讧,失败也是注定的事。
从洪秀全的失败教训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无论做人做事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唐太宗曾经将君主与民众的关系比作船和水的关系,他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众是根本,君主是枝叶;水是根本,舟是枝叶。一旦根本动摇,枝叶就会枯死,浮船就会倾覆。因此,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重视蓄养民力,按民众的意愿施政,重视民众的利益,这是国家强大的根本,是古今不变的道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说“我是人民的儿子",他时刻牢记这个根本,凡事要看百姓愿意不愿意,答应不答应。他认为改革是否取得了成效,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看百姓是否从中得到了实惠。正因为他和他的后继者坚持以民为本,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才走出了一片坦途。
“道”生养天地万物,它以柔弱的姿态与天地万物相处。虽然它不发号施令,天地万物却不能违背它,违背了它,就要受到它的惩罚。
总之,“道”是“玄牝之门”,它化生天地万物,无所不在,在天为“天道”,在地为“地道”,在人为“人道”,在帝王为“君道”,在人臣为“臣道”,在国家为“政道”,在军队为“兵道”,在经济为“商道”,在教育为“师道”,在管理为“管理之道”,在人伦为“孝道”……它是我们做人、处世、行事的根本,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就如我们的生命来自于父母,我们必须要孝敬父母;我们的知识来自于师长,我们要尊敬师长,牢记师恩……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成为一个不违“道”、不忘本、尊道贵德的人。一个不忘本、又尊道贵德的人往往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其能量是不可估量的。肩负着治国理世重任的各级领导者,对此不可不重视!
分享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