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有哪些实验室检查 |
现有的血液、生化、血清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虽无特异性,但有助于边缘病例的诊断、预后的判断及对治疗效果的评价。 (1)血液检查 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铁贮存正常,但其利用有缺陷,因此病人常见贫血;若服用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引起胃肠道出血,则更会引起贫血。 ②白细胞 疾病活动期稍增多,少数病人有嗜酸性细胞的升高。 ③血小板 在疾病活动期略有增高。 ④血沉活动期增快。 ⑤C反应蛋白 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升高,在缓解期下降,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⑥免疫方面 早期出现免疫球蛋白M(IgM)增加,以后免疫球蛋白C、A(IgC、IgA)均升高,但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升高与该病的病程或阶段,以及类风湿因子滴度无关。总补体、补体C3在严重病例可下降。 ⑦类风湿因子 80%左右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液中呈阳性。类风湿因子滴度越高,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性越大。类风湿因子滴度越高,出现越早,病变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⑧抗核抗体 在10%—20%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有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似的抗核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的是,这些抗核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M型,而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其部分抗核抗体属免疫球蛋白G。此外,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抗核抗体滴度一般低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 (2)滑液检查 呈混浊草黄色浆液,白细胞计数(2~ 7.5)X109/升,约50%—70%为中性粒细胞。补体水平常有降低,类风湿因子一般阳性,黏蛋白凝固试验块松散。 (3)活组织检查 当须排除其他疾病时,可取滑膜活组织检查;类风湿结节也可进行活组织检查证实。 关节镜检查虽然使用简单,损伤又小,但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价值有限。 现有的血液、生化、血清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虽无特异性,但有助于边缘病例的诊断、预后的判断及对治疗效果的评价。 (1)血液检查 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铁贮存正常,但其利用有缺陷,因此病人常见贫血;若服用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引起胃肠道出血,则更会引起贫血。 ②白细胞 疾病活动期稍增多,少数病人有嗜酸性细胞的升高。 ③血小板 在疾病活动期略有增高。 ④血沉活动期增快。 ⑤C反应蛋白 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升高,在缓解期下降,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⑥免疫方面 早期出现免疫球蛋白M(IgM)增加,以后免疫球蛋白C、A(IgC、IgA)均升高,但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升高与该病的病程或阶段,以及类风湿因子滴度无关。总补体、补体C3在严重病例可下降。 ⑦类风湿因子 80%左右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液中呈阳性。类风湿因子滴度越高,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性越大。类风湿因子滴度越高,出现越早,病变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⑧抗核抗体 在10%—20%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有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似的抗核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的是,这些抗核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M型,而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其部分抗核抗体属免疫球蛋白G。此外,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抗核抗体滴度一般低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 (2)滑液检查 呈混浊草黄色浆液,白细胞计数(2~ 7.5)X109/升,约50%—70%为中性粒细胞。补体水平常有降低,类风湿因子一般阳性,黏蛋白凝固试验块松散。 (3)活组织检查 当须排除其他疾病时,可取滑膜活组织检查;类风湿结节也可进行活组织检查证实。 关节镜检查虽然使用简单,损伤又小,但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价值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