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老子养生”自然无为篇之《居官从政、自然无为》
类型:行业动态 发布日期:2016-12-21 浏览量:
收藏本文章
-
疯狂的“老子养生”自然无为篇之《居官从政、自然无为》
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结合。老子既要求治国理世者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不要违逆自然天道造作妄为,干出违民意、失民心的事情来,又要求治国理世者不要消极不为,而要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摸准情况,吃透民情,对症下药,有所作为。如此一来,才能进入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发展轨道,才能上下同心,协调一致,共同创造出人民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来。
由老子“自然无为”的世界观、方法论观照21世纪的执政实践,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号召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是顺应民心、尊重科学、指导社会发展的英明决策。深入学习同志的重要讲话和上级文件精神,就能体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的关键又在其思想观念,尤其是其政绩观。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绩观决定着一个人的态度、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哪个地方、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正确,哪里的发展就有活力,就能够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老百姓就受惠;反之,就会大起大落,就片面畸形,代价沉重,老百姓就受苦。不但如此,政绩观还直接决定着每一个领导班子,每一位领导干部的成长,政绩观正确,其成长就健康;反之,就会出问题。实践中,多数领导干部在政绩创造过程中遵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求,吸取老子“自然无为”思想精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但是,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比较模糊、片面,甚至错误,不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要求,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影响和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些模糊、片面乃至错误的政绩观,主要表现为:
一偏,即片面理解“政绩”。将政绩只视为经济增长,等同于城市发展,尤其是等同于GDP的增长;忽略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忽略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忽略了人本身的发展。结果,加重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区域之间、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失衡,出现了老子所描述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道德经》第53章)的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引起群众强烈不满,老子将此种现象斥之为“盗夸”现象,认为“非道也哉”(《道德经》第53章),即不合乎自然天道。
二散,即只求局部,不求全局的政绩。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自为政、以邻为壑,盲目攀比、一哄而上,导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经济结构不协调、不合理。
三急,即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只求眼前政绩,不管身后“洪水滔天”。但只要一急,就容易只重当前、不顾长远,只重速度、忽视质量,只重发展、不计污染,吃祖宗饭、砸子孙碗,有的甚至板凳还没坐热,就“新官上任三把火”,今天一个大规划,明天一个大思路,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四虚,即华而不实,虚报浮夸,用“水分”制造“政绩”。有的领导干部重名利,轻政德, “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
心浮气躁,做表面文章,重“显绩”,轻“潜绩”,善于包装,精于造势,甚至欺上瞒下,编造“GDP”神话,制造虚假“政绩”。 .
五混,即当官做老爷,不思进取。认定“无过便是功”,不冒风险,抱残守缺,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庸碌无为,怨天尤人,这也是个人丰义支配政绩观的一种结果。
上述种种,皆属造作妄为之“有为”,这种“有为”,只会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滋生蔓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同时,也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诱发领导干部的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风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借鉴老子“自然无为”世界观、方法论,就要严格按照同志的要求,在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历史发展新阶段,在21世纪的领导活动进程中,衡量一名领导干部有无政绩及政绩大小的标准和根本尺度没有别的,只能是实践、群众和历史。用实践标准衡量政绩,就是要看政绩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正如同志所指出的:“真正的政绩应当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样的实绩不是虚张声势喊出来的,也不是“做秀”做出来的,而是扎扎实实,出来的。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说实话、重实干、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政绩。用群众的标准衡量政绩,就是以民为本,以老百姓是否受益作为评价标准。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政绩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只有望老百姓所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历史的标准衡量政绩,就是既要看政绩给眼前带来的变化,又要看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评判,实质是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评价政绩,对社会和历史负责。 在坚持用实践、群众、历史衡量政绩的基础上,还要以求真务实,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创造政绩。一要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自己的职务意味着为人民创造政绩的责任,个人的“名”应该是清廉之名、勤政之名、青史之名,“利”应该是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为人民创造政绩才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唯一正道。二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与客观实际的结合,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提高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难题,创造新业绩。最新动态,尽在疯狂的“老子养生”自然无为篇之《居官从政、自然无为》之中。三要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四要深化改革,抓紧建立和完善政绩评价标准、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形成科学的政绩导向,为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制度保障。运用制度的力量,对那些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政绩突出的干部,给以褒奖和重用;对那些无所作为、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坚决予以批评和惩戒;对那些不把心思用在工作上,而是热衷于跑门子、投机钻营,甚至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干部,要坚决予以查处,从而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甘于奉献、争创实绩的浓厚风气。
由老子“自然无为”的治国理世准则生发开去,在当代领导工作实践中,要处理好“有为而治”和“无为而治”的辩证关系。当代领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不同层级的领导干部所管辖的范围、担当的任务各不相同,只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该“有为”时“有为”,该“无为”时“无为”,才能形成正常的工作秩序,避免由于过于“有为”、越权越位所造成的不必要的磨擦和误解,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工作目标。
“有为而治”和“无为而治”符合辩证法的原理。“有为”是手段,“无为”也是手段, “治”才是目的。表面看来,“有为”和“无为”似乎是不相容的,但作为领导方法来看,它们能够殊途同归,共同达到“治”的目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管理职能强化,管理部门层次增多,主要领导即使精明强干,能力超群,也是无法事必躬亲,样样“有为”的。他必须忽略掉可以忽略的东西,做到大事“有为”,小事“无为”。
有的事情,只需主要领导在开始阶段表现出“有为”来。实践证明:很多事情不必主要领导躬亲其全过程,而只需在开始表示一个态度就可以了。这种表态可称“拍板”,也可叫“决策”。主要领导这种决策前的调查研究及其在此基础上所作出的决策,算是”有为”的举动。主要领导仅在工程之始参加的“奠基仪式”、“开工动员”等亦属于此类性质。
有的事情,只需主要领导在中间环节上表现出“有为”来。这一环节表现“有为”,是为了引导、完善群众行为,促使高潮的到来。而当高潮形成后,他的思路就应当奔向新的目标,在新的领域开始自己的“有为”。
有的事情,主要领导的“有为”出现在最后阶段,例如“竣工剪彩”、“庆功表先”等。旨在肯定大家的成绩,鼓舞士气,鞭策人们以后更加自觉地做好此类事情。
有的事情,主要领导的“有为"只需在两头有所表现就够了。意在表明一件事情的开始和完结,以便把群众的思路引向一个领域和转向新的领域。同时,也表明主要领导对有关事情的态度和此事在全局中的地位。
还有的事情,主要领导有意识地扮演“旁观者”的角色,自始至终都在表现着自己的“无为”。但这种“无为”的目的在于给下属提供“有为”的锻炼机会。
需要说明的是,主要领导的“有为’’,不应是直接指向目的的活动,而应是直接指向被领导者的活动。对一个主要领导首先的和基本的要求,应该是能够组织别人“为”什么,而不是单纯他个人能够“为”什么。一个高级军事指挥员,如果放弃组织战役、调兵遣将的战略任务,而去直接参与肉搏或冲锋,那么他就不是位优秀的指挥员,原因是他的“有为”和“无为”正好颠倒。中国古代项羽弃剑学兵的故事,就是一个自觉更正“有为”和“无为”前后颠倒的例子。这说明他已经懂得钻研敌万兵之术是自己应该“有为”的职责,而攻敌百人之术则应弃之于“无为”之列。
对于一位成功的领导人来说,什么“有为”,什么“无为”,何时“有为”,何时“无为”至关重要。不该“有为”时有所作为,不仅会限制下属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还会妨碍、干扰下属的工作。这样长期下去,会使下属不能处理自己份内的事,养成照抄照搬的依赖心理。
不该“有为”时有所作为,必然会破坏整个领导机构的系统功能,影响各级领导干部在“管理场”中的固定位置,导致工作秩序紊乱。一个主要领导如果越俎代疱干了下属该干的事,那就难免顾此失彼,势必疏于职守。
不该“有为”时有所作为,还容易将不成熟的意见强加于人,从而造成失误,降低领导班子的威信。不该“有为"时而有所作为,即使领导的用心是良苦的,也必然如前所述,因小失大,祸害无穷。主要领导只有真正站在社会实践系统所赋予他的固定位置上,考虑全局,掌握方向,出主意,用干部,而在具体事务上则较为超脱,当“甩手掌柜”,那他才是高明的领导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
主要领导对于自己份内的事情,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应“有为”,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无为”。该“有为”时有为,可以使自己的文韬武略付诸实践,成为促进事业成功的动力。该“无为”时无为,不但可以使自身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以便审时度势,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且还可以通过下属的“有为”,来弥补自身精力与才能的不足。能做到这一点的主要领导,才是理智的领导者,否则便是个糊涂官。
分享本文章